第342章 越烧越旺(1 / 2)
崇祯五年二月,可天飞、郝临庵围攻庆阳府城,洪承畴派曹文诏驰援,于西壕大破义军,斩首千余;四月,不沾泥张存孟进攻米脂、葭州,又被张福臻、王承恩联军俘斩于绥德。但这些局部胜利,难掩整体颓势——起义军主力依旧活跃,且声势愈发浩大。
李勇尤为关注卧底带回的细节:高迎祥被重点盯防,在山西与北直隶之间疲于奔命;张献忠率部分兵三路,攻占交城、吴城、沁州,甚至策划诈降明军,趁黄河封冻突破防线,直入河南渑池;闯将李自成则深耕隰州,虎视眈眈。
最令李勇心惊的,是密报末尾的惊天计划——高迎祥、李自成、罗汝才、张献忠等义军首领密谋合兵,目标直指大宁、隰州、泽州、寿阳诸州县。若得手,他们将突破河南修武,攻占怀庆,进而与黄泛区灾民、陕晋旱灾流民合流。"崇祯怕是要夜不能寐了。"李勇指尖轻叩案几,眼中精光闪烁。
他起身走到墙边的巨幅舆图前,指尖沿着黄河走向划过:"陕西、山西的旱灾灾民,河南的水患流民,若汇聚一处......"地图上,黄泛区与旱灾区交织成一片暗红色的危机地带。仿佛已看到百万流民与义军交织的洪流,正朝着大明的根基滚滚而来。
崇祯五年的盛夏,李勇与李标在襄阳城头的了望塔上眺望北方,可两人的眉头却锁得更紧,正在为如何插手时,头痛时——崇祯的圣旨恰在此时砸了下来。
"李大人,圣旨到!"传令兵气喘吁吁地捧着明黄卷轴跪地。李勇展开圣旨,只见朱批如刀:"着金山镇剿灭荆襄反贼后,即刻北上,加入山西起义军围剿!"
"呵,马儿能跑就使劲用,用废为止。"李勇将圣旨掷于案上,真的是气笑了,"这道旨意,当真‘崇祯’得紧!"他瞥向李标,"他苗的饷银与粮草可有着落?莫不是要逼着官军都去当起义军?还是都变成官匪?"
李标捻着短须,眼中精光闪烁:"少爷,这山西的官军,怕是比我们还着急,三五万人要追着二十万打。"他展开一张密报,"您瞧,起义军虽人多势众,装备却惨不忍睹——木棍、锄头当一流兵器,竹枪算二流,赤手空拳已是三流,盔甲?不过是块遮羞的头巾罢了!"
"所以啊......"李勇踱步至墙边的兵器架,取下一副精铁铠甲在手中掂了掂,"要破这局,何须火铳火炮?"他掰着手指列出四样法宝,"盔甲、弓箭、钢刀、枪头,只要这四样给起义军送过去,山西官军就得被起义军反过来压着打——他们如今也就比义军多两三样家什。"
李标会意一笑:"少爷是说......"
"让他们来抢我们!"李勇眼中寒芒一闪,"但得按咱的规矩抢。"他手指轻点舆图上的伏牛山,"第一种方法叫“自提”,让义军去劫富绅地主的银子,悄悄运到伏牛山来交易;第二种方法,咱‘送货上门’——等我们金山镇来剿时,留下足够的银子,咱便留下相应武器与粮草。"他伸出五根手指,"价格嘛,自然要比市价贵五成,这‘快递费’可不含糊。"
李标抚掌大笑:"妙哉!我金山镇剿得越狠,义军便越强;义军越强,官军越慌——如此循环,山西的官绅怕是要夜不能寐了!"
果然,金山镇"加入围剿"后,战局骤变。起义军不再如无头苍蝇般乱抢,而是专挑富绅大户下手,富裕县城成了他们的"提款机"。短短三个月,长治的三大藩王之一沈王遭劫,府库金银洗劫一空;太原的晋王与大同的代王闻风丧胆,闭城不出;连素来嚣张的京畿官军,也开始龟缩防御。
金山镇--经常吃败仗的“运输大队长”对起义军约法三章:不许滥杀无辜,不许毁城,必须开粮仓接济灾民!凡不执行这三条的义军,将被金山镇经济和军火停运双制裁,严重的义军头目会招到其他义军的围攻追杀,甚至会被突然暗杀,说金山镇细作把义军渗透成了筛子,也为不过。
三边总督洪承畴急得头发花白,从上半年官军四处“打地鼠”,起义军在山里玩“躲猫猫”!变成下半年,官军四处挨闷棍,损失惨重,被迫坚守县城不出。他只有连连向朝廷申请更多的援兵。北直隶的驻军、原定剿灭山东的兵马,甚至江南调防的客军,纷纷调往山西。
战火越烧越旺,战争烈度陡然上升——可这烈火烹油的背后,却是起义军装备的悄然升级:钢刀换成了精铁锻造,弓箭配上了狼筋牛角,就连盔甲也渐渐从头巾升级为铁盔和锁子甲,打得官军越来越出不了县城。
"少爷,法子不错,义军纷纷主动与我们取得联系。"李标望着舆图上密密麻麻的起义军动向标记,"山西官绅地主的银子流水般送向我伏牛山,‘自提生意’常常要断货打欠条,咱的‘快递生意完全接不过来’,这样打一两年,山西的财富可被咱这抽水机抽干了。"
崇祯五年的六月三十日,望着北方渐远的烽火,李勇嘴角勾起一抹深邃的笑意。他知道,山西的战局不过是暗渡陈仓棋局中的一枚棋子,"暗助义军已然安排妥当,是时候打道回府了。"
李勇转身走向码头,那里停泊着一艘崭新的蒸汽风帆船,烟囱里喷吐着黑烟,船头"
↑返回顶部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