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41章 摆烂皇帝,朱翊钧(1 / 2)
【明神宗朱翊钧是明朝历史上一位非常重要的皇帝,也是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。】
【他的统治时期充满了巨大的反差,前期是励精图治的“万历中兴”,后期则是长达数十年的怠政,明朝的国运也由此急转直下。】
“噗!”
“咳咳!”
汉光武帝刘秀一口茶水喷出,呛得直咳嗽。
这明朝怎么回事?
刚才一个修仙炼丹的嘉靖帝,现在又来一个摆烂几十年的?
这朱元璋可真捡到宝了!
【1563年,朱翊钧出生于裕王府,是明穆宗朱载坖(当时还是裕王)的第三子。】
【其生母是宫女出身的李贵妃,后来的孝定太后李氏。】
【1568年,他被立为皇太子。】
【1572年,明穆宗驾崩,年仅十岁的朱翊钧即位,定次年改元“万历”。】
【由于其年幼,由母亲李太后垂帘听政,但实际国家大权交由内阁首辅张居正,并由太监冯保辅佐。】
【张居正不仅是首辅,也是朱翊钧的老师,对他要求极为严格,朱翊钧对张居正既敬畏又依赖,言听计从。】
【在张居正的主持下,他推行了一系列改革。】
【考成法,整顿吏治,提高行政效率。】
【一条鞭法,推行全国赋役制度改革,将各种税赋、徭役合并折银征收,是中国税制史上的重大变革。】
【清丈田亩,清查隐匿土地,增加政府财政收入。】
【经过十年改革,明朝国库充盈,边防巩固(任用戚继光镇守蓟州、李成梁镇守辽东),社会相对稳定,史称“万历中兴”。】
“咦?”
“这小子还行啊!”
明太祖朱元璋有些意外,惊讶地说道。
不过还是张居正给力的原因,这点在之前天幕盘点张居正的时候,他就看出来了。
【1582年,张居正病逝,朱翊钧开始亲政。】
【亲政后,朱翊钧在反对张居正的官员鼓动下,迅速转变态度。】
【1584年,他下诏对张居正进行抄家、削尽其官秩,并差点开棺戮尸。其家族或被饿死或被流放,改革措施也大多被废除。】
【这一事件标志着他与文官集团关系的初步破裂,也展现了他性格中刻薄寡恩的一面。】
【在张居正改革积累的财富和军事基础上,朱翊钧在亲政初期成功指挥了三次大规模军事行动,又称“万历三大征”。】
【1592年,宁夏之役,平定蒙古人哱拜的叛乱。】
【1592-1598年,朝鲜之役,他两次派军入朝鲜,击败日本丰臣秀吉的侵略,维护了东亚宗藩体系。】
【1599-1600年,播州之役,平定四川播州土司杨应龙的叛乱。】
【这三大征均获胜利,稳固了明朝疆域,但也极大地消耗了国力。】
“万历三大征?”
“有咱的风范啊!”
明成祖朱棣活动了一下手腕,心中又升起了战意。
如今有了天幕相助,大明的经济和军事实力都有了一个很大的提升。
他不仅北伐蒙元,还想要征服整个亚洲!
【1586年,朱翊钧因宠爱郑贵妃,欲立她所生的皇三子朱常洵为太子。】
【但文官集团坚决拥护宫女王氏所生的皇长子朱常洛,依据是“有嫡立嫡,无嫡立长”的祖制。】
【这场立储之争持续了十几年,皇帝与整个文官集团严重对立。】
【朱翊钧采用拖延、罢免官员等方式对抗,但最终失败。】
【1601年,迫于巨大压力,朱翊钧极不情愿地立朱常洛为太子,同时封朱常洵为福王。】
【“国本之争”的失败,使朱翊钧对朝政心灰意冷,开始了中国历史上罕见的长期怠政。】
【他连续近三十年不举行朝会、不见大臣,大量奏疏被“留中不发”,政务陷入停滞。】
【中央各部院及地方大量官职空缺,导致政府机构近乎瘫痪。】
【他为了满足宫廷奢侈消费,向全国派遣宦官充当“矿监税使”,肆意搜刮民财,激起全国范围的民变和暴乱。】
“三十年不上朝,这还是皇帝吗?”
秦始皇嬴政看到这里,整个人都不好了。
你这么想摆烂,直接去当太上皇享福不好吗?
不过,明朝这个内阁制度有点厉害,这样的情况下朝廷都还能运行。
【1615年,一名男子手持木棍,闯入太子朱常洛居住的慈庆宫并打伤太监。】
【此案疑点重重,舆论直指郑贵妃谋害太子。】
【此案与后来的“红丸案”、“移宫案”并称“明末三大案”,是党争白热化的体现。】
【在朱翊钧怠政期间,东北的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,于1616年建立后金,并于1618年以“七大恨”誓师伐明,成为明朝的心腹大患。】
【1620年,朱翊钧因长期酒色无度,
↑返回顶部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