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卷:昨日邻家乞新火,晓窗分与读书灯 102、县试(中)(2 / 4)

加入书签

    第一道题大概意思是说,周武王继承了前面三位未竟的功业,一身戎装平定天下,被尊为天子。

    这道题看似很简单,实则是个大坑。

    反倒是第二道题,看似是个很抽象的大坑,实则相对简单。

    第二道题的意思是:天,从小小的一片光,到覆盖万物。地,从小小的一撮土,到托载山河。

    当别人还在苦苦皱眉的时候。

    崔岘取出草稿纸,在其上写出两道题目的原文出处。

    这个也是马虎不得的,它看似是草稿纸,实则是‘解题思路’,是证明你没有抄袭的证据。

    届时,考卷和草稿纸,都是要上交的。

    当然还值得一提的是,这种科举题目,并不会给出一段原文。最多也就给一句,甚至半句,或者几个字。

    如果基本功不够扎实,你甚至不知道这句话原文是什么,那就直接凉了。

    别考了孩子,回家吧。

    就比如崔岘旁边的一个考生,一直在幻想,有小神童给自己垫底。

    拿到题目后,他满脑袋问号,急得抓耳挠腮。

    结果一抬头,人家小神童正在奋笔疾书呢!

    这位考生就慌了。

    不是,这种见鬼的题目,你真的会吗?别不是在瞎写的吧!

    你要是瞎写的话,那我也要开始瞎写了嗷!

    崔岘自然不可能瞎写。

    他本就胸有学识,半年来苦读大量藏书,充实自己。

    又有东莱先生每日做八股时文,现场授课破题。

    现代思想,与古代学识互相融合,这是一笔何其宝贵的无上财富。

    因此,崔岘一眼就看出第一道题目里隐藏的‘大坑’。

    当然可能出题的叶怀峰自己,都没意识到这是个坑。

    武王缵太王、王季、文王之绪——这个题目,很多人几乎不用思考,便理所当然解读为,三王缵绪未成,到周武王这里,才了却了三王之志,值得歌颂,受万民敬仰。

    所以,自觉破了题目的考生,便以歌颂周家祖孙为核心,开始起笔。

    乍一想似乎没什么。

    可仔细一想,好家伙!

    合着你们周家父子祖孙,累世累代不干别的,个个都在想着夺天下,当天子呢?

    一家子反贼是吧。

    这跟圣贤之意就完全相悖了啊!

    所以,得重新解读‘缵绪’二字:

    能修德仁,不堕基业,得到天与人归,一身绒衣便能获得天下。哪怕以臣伐君,也会在历史上留下好名声。

    所以,这个题目的重点,就不在‘缵绪’。

    而在于未出现在题目里的‘壹戎衣’——

    壹戎衣而有天下!

    壹戎衣,不是结束了上文,而是要从这三个字里,发起下文啊!

    而下文要阐述的观点,就很清晰了:周武王重壹戎衣,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