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24章 女儿北京归来(2 / 4)
就够费劲的。
看着眼前亭亭玉立的女儿,再想想她小时候第一次离开家去外地读书的模样,不知不觉间,孩子已经长大了,也懂得照顾自己了。
我伸手接过女儿的行李箱,金属拉杆在掌心留下一丝微凉的触感,心里却忍不住琢磨:如今的孩子和我们以前的想法真是天差地别。
我们那时候出门,凡事都先想着怎么省钱,买东西要货比三家,行李能自己扛就绝不花钱托运,哪怕累得胳膊发酸,也觉得是省下了一笔开销。
可现在的年轻人,更看重怎么省事、怎么舒心,花钱买方便成了常态。时代真的变了,连带着人的想法也跟着不一样了,倒也不是说哪种好哪种坏,只是这日子越过越便捷,孩子们也不用再受我们当年的那份罪了。
我拎着行李箱往停车的方向走,女儿跟在我身边,叽叽喳喳地说着路上的见闻,偶尔还指着广场上的路灯笑:“爸,这路灯比去年亮多了。”
我抬头一看,可不是嘛!冬天的白天本来就短,还没到六点,天就已经暗了下来,深蓝色的夜空像一块浸了墨的布,慢慢罩住了整个车站广场。
但广场上的路灯早就亮了起来,暖黄色的光线从灯杆顶端洒下来,在地面上投下一个个圆形的光斑,照亮了行人的脚步,也像是开启了它们的“夜班工作时间”,默默守护着每一个赶路的人。
走到车旁,我掏出钥匙按了一下,“嘀”的一声,车门解锁了。
我示意女儿上车开车,她却有些犹豫地摆摆手:“好长时间没握方向盘了,有点忘了,手生得很,没感觉了。”
我听了忍不住笑,拍了拍车门:“没事,老爸在一旁给你指挥着,用不了五分钟就能熟悉过来。你先慢点开,不用急,只要别剐蹭到别人就行。”
女儿这才放心地拉开驾驶座的车门坐了进去,我把行李箱放进后备箱,也坐进了副驾驶。
她插上钥匙,双手轻轻搭在方向盘上,先是深深吸了一口气,眼睛盯着前方的挡风玻璃,静静地想了一会儿,像是在回忆开车的步骤,又像是在给自己打气。
过了几秒,她才缓缓转动钥匙,汽车引擎发出一声平稳的启动声,慢慢驶出了停车场。
我坐在旁边,没有催她,也没有多说话,只是眼睛留意着周围的车况。
刚开始女儿的车速还有些不稳,方向盘也偶尔会轻微晃动,但开了没多远,我就发现她渐渐找到了感觉,车速平稳了许多,方向盘也握得更稳了。
只有在遇到拐弯的时候,我才会偶尔提醒一句:“拐弯前必须提前减速,这样车才能稳,不会晃得厉害。”
快到一个十字路口时,我又指着前方的交通标志说:“前面有超速违章牌照,稍微把速度降一点,别超了速。
还有前面的红绿灯,也得提前减速慢行,万一绿灯突然变红灯,急刹车容易出危险。”过了路口,路边时不时有电动车驶过,我又接着叮嘱:“特别要注意骑电动车的人,他们的举动有时候没什么规律,不可预判,说不定什么时候就突然变道了。
就算真出了事儿,责任不在咱们,但按照规矩,通常会判电动车是弱者,到时候咱们就算有理,也得承担一定的责任,所以还是多留意点好。”
女儿一边听一边点头,时不时应一声“知道了爸”,手上的动作也越来越熟练。
路灯的光线透过车窗照在她的侧脸上,我看着她认真开车的模样,突然觉得孩子真的长大了,虽然偶尔会依赖我们,但已经能独自应对很多事情了。
夜色渐浓,车窗外的街景缓缓向后退去,车厢里很安静,只有引擎的轻微声响和我们偶尔的对话,却让人觉得格外温暖。
车稳稳地停在居民楼楼下,昏黄的楼道灯透过窗户映在地面上,带着几分熟悉的暖意。
我先下了车,绕到后备箱旁,打开后箱盖,将女儿的银色行李箱拎了出来——箱子不算重,但一路奔波,外壳上还是沾了些灰尘。
女儿也跟着下了车,伸手想帮忙,我笑着把箱子往她那边递了递:“一起抬着,省点劲。”她接过箱子的另一端,我们俩并肩往楼道口走。
我住的楼不算高,总共三层,我家在二楼,楼下是间门头房,所以从地面往上数,门头房的房顶刚好到二楼的窗台,看着倒像是多了半层。楼道里的台阶有些磨损,边缘被踩得光滑,墙面上还留着几处孩子涂鸦的痕迹,虽不精致,却满是生活的烟火气。
女儿走在前面,脚步轻快,行李箱的轮子偶尔磕在台阶上,发出“咚咚”的轻响。我跟在后面,看着她的背影,心里悄悄盼着她等会儿看到新家的反应。
很快就到了二楼门口,我停下脚步,准备掏钥匙,可女儿却没停,还提着箱子往上走,脚步丝毫没放慢。
我忍不住喊住她:“到家了,还往上走?再走就到三楼了。”女儿闻声停下,转过身来,一脸疑惑地看着我,又看了看眼前的红色防盗门,挠了挠头:“到了?不对啊,我记得咱们家的防盗门不是这个红色,是草绿色的呀,我没记错吧?”
看着她困惑的样子,我忍不住笑了——
↑返回顶部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