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36章 不忘诗心(2 / 3)

加入书签

,掌心相碰时能感受到彼此手心里的汗,混合着仪器散热口传来的温热,那是一种苦熬数月后终于迎来曙光的滚烫。

这一年的研发和试验,说起来全是“反复”二字。

春天的时候,SMT60的配方总在最后一步出问题,每次加热到特定温度,样品就会出现裂纹,我们拆了又装、调了又改,报废的样品盒堆在墙角,比人还高。

夏天实验室里没有空调,风扇吹出来的风都是热的,我们穿着短袖还是汗流浃背,汗水滴在实验台上,晕开一小片水渍,很快又被高温蒸干。

秋天的时候钡铁氧体的磁性检测总是不达标,我们连着一个月每天加班到半夜,走廊里的声控灯随着我们的脚步声亮了又灭,咖啡机里的咖啡换了好几罐,连楼下保安大叔都知道,研发部那几个“拼命三郎”又要通宵了。

如今试验成功,看着合格的检测报告,纸页上的字迹仿佛都在发光,心里的石头落了地,连窗外的寒风都好像温柔了几分——这一年的辛苦没有白费,所有的坚持都有了回响。

周五的每周例会,会议室里暖气开得很足,空气中飘着淡淡的茶香。秦总坐在主位上,手里拿着文件夹,脸上带着难得的轻松。

“今年的研发和试验算是圆满成功了,接下来咱们的重点就是跑客户、拓渠道。”

他的声音清晰有力,透过麦克风传到每个人耳朵里。

“公司主要是向国外拓宽销售渠道,分三个方向走:一是往西亚沙特等地发展,那边的新能源项目需求大;二是向东南亚印度等地发展,成本优势能发挥出来;三是向美欧等地发展,虽然准入门槛高,但做好了市场空间很大。”

说到生产安排,秦总顿了顿,目光扫过在场的人:“今年就不安排生产了,过了年放假回来,咱们去浙江德清上生产线。王经理、高长林,还有研发孙东辉,你们三个人一起过去,到了那边一定要做好每一步的操作记录和化验记录,不能有半点马虎。”

他拿起笔在白板上画了条线,依次写下“生产—压滤—烘干—粉碎—包装—出口”,“德清那边是一条线全流程,效率高但也容不得差错,你们多费心。”

接着就是大家最关心的放假安排。秦总笑着说:“年前咱们把保温这些准备工作做好,提前一周放假。大家都忙了一年,没怎么好好休息,回家收拾收拾,好好过个年。”

这话一出,会议室里顿时响起一阵低低的欢呼声,有人悄悄和旁边的同事对视一眼,眼里满是期待。“放假期间的值班,就交给朱科长和黄电工了。”

秦总补充道,“朱科长多盯着点公司的安全隐患,黄电工负责电路和设备维护,有问题及时沟通。”

散会的时候,每个人的脚步都轻快了不少,走廊里传来此起彼伏的讨论声,有的说要提前买回家的车票,有的说要给家里带点特产,连打印机的“滋滋”声,都好像变得欢快起来。

离过年还有一周的时候,我想起要做核酸检测。那时候全国的核酸检测还没有停止,各个社区、医院都设有检测点,手机里的防疫APP每天都会推送最新的检测信息。

我选了家离公司不远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,早上八点多过去,门口已经排起了小队伍。冬天的太阳升得晚,八点多的天刚蒙蒙亮,空气里带着雪后的清冷,吸进肺里凉丝丝的,鼻子很快就冻得通红。

排队的时候,我前后打量着周围的人。前面的阿姨背着个布包,包里露出半截春联,她一边跺脚取暖,一边和旁边的人聊天:“我儿子在外地工作,明天回来,我今天做了核酸,等他回来咱们一家人就能放心团聚了。”

后面的小伙子戴着耳机,手里拿着手机,屏幕上是回家的高铁票订单,他时不时抬头看看队伍前进的速度,嘴角带着藏不住的笑意。

队伍旁边的公告栏上贴着防疫须知,红色的字体格外醒目,风吹过的时候,公告栏的铁皮发出“哗啦啦”的声响,和人们跺脚的“咚咚”声、说话的“嗡嗡”声混在一起,成了冬日里一道特别的声音风景。

终于轮到我的时候,穿着防护服的医护人员递过来一根棉签。

防护服是天蓝色的,裹得严严实实,只露出一双眼睛,眼睫毛上凝着细小的白霜,随着呼吸轻轻颤动。

“头稍微后仰一点,放松。”她的声音隔着口罩传过来,带着点沙哑,却很温柔。棉签碰到喉咙的时候,有点轻微的痒,我忍不住想咳嗽,她轻声说:“忍一下,马上就好。”

很快检测就结束了,她递过来一张纸巾,“记得两小时后在APP上查结果。”我接过纸巾,指尖碰到她的手套,凉得像冰,心里却泛起一阵暖意——正是这些默默坚守的人,用自己的辛苦换来了大家的安心。

做完核酸往公司走的时候,阳光已经升得很高了,透过光秃秃的树枝洒下来,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影子。

我想起做核酸的三个理由:一是为了自己好,知道自己没有被感染,心里踏实;二是为了家人好,回家过年不能给家人添风险;三是为了出行方便,回家下高速的时候,行程码和核酸报告能一目了然,不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